第二章:伯阳门(3 / 4)

春秋少年志 南雁斋 4847 字 2020-07-23

这在商延卿看来有时候还真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有些让人无奈“你啊,从小到大便是如此,表面无丝毫波澜,其实心中大有主意。我既让你号了脉,便也没有再阻拦你的意思。只是你此次前去可能遇到的危难,并非独有采药之危……”

商延卿一言,淮念立刻联系起那日楚庸边境上,他说的一番话。

她明白了,是戰事。

其实,自那日商延卿预言边境不安,淮念这一周都在跟随她师父的思绪,研习这边境可能出现的状况。

“阿念知道。现下西戎正欲来犯楚境,百濮与麇当自西南而入,但至阜山,必退。虽东境夷、越之族,可威胁訾枝,但必要时申、息之师可援,楚军布防不至于撕裂。只要绕过这些区域,就不会有问题。”

商延卿听着淮念的见解,忽然喜颜一笑,卻也夹杂些许无奈道“你若是将偷偷研读兵法的心思,多放些在练轻功之上,倒也不必为师替你多担忧。”

淮念一听,埋下头,有些讪然。

“罢了,为师也知阻挠不了你的决心。不过,这兵者,诡道也。《兵法》可不像《算经》那么纯粹。毕竟这世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这乱世中的良将。”

淮念当下并不理解商延卿这番话背后的意有所指,但她至少知道师父想说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任何重要的事情,力所能及内都要以《算经》检验一遍“是,阿念紧记师父所言。”

商延卿将视线落在牧都身上,叮咛他“此去息地,你要好好照顾阿念。”

牧都抿嘴而笑“一定!师父放心。”

“万事谨慎。”

这是商延卿对他们最后的嘱咐。

翌日清晨,淮念与牧都交代江元书一切後,便拜别商延卿而去,双双下山。

路上,牧都想起昨夜商延卿与淮念的对话,难得有机会与她细聊。

“你老实与我说,师父的病是否仍在恶化?”

牧都見淮念不语,又追问了一句“既然都到了需要用息半夏的地步,你觉得你还能瞒我?”牧都虽医术不及淮念,但断症还是可以的。

淮念见他一脸忧心,也知隐瞒不了,便悉数道明“若痰气化热,损伤血络,可变生它病。所以,我们要快些取到息半夏。”牧都算是了解淮念昨夜决虑背后的坚定了。师父于他们有恩,所以无论多难的事情,她和他都会全力以赴。

只是淮念在意的还有商延卿的那番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师父提到乱世中的良将,到底指的什么意思?

牧都似乎看穿了淮念的心思,问“你在想什么?”

“你说这楚国境内,除了郢都三军,最强的应该是申息之师,对吧?”淮念忽然提出的疑问。

“确实……所以你是在想师父说的话?”

“果然,像我这种半路出家读的《兵法》,在师父面前只是班门弄斧。”

牧都不禁一笑“对啊,你是该花时间多练练轻功,不然以后怕是连房顶都飞不上去了。”

“师兄!”淮念有些生气,不过也已经习惯了,她也知道牧都没有任何恶意。

“不过要说申息之师,我记得这这两个县的县尹都是文官,他们是不握兵符的,所以实际掌兵的是申息之帅,他们才是军队的灵魂人物。”牧都平时多看的是政制相关的典籍,尤喜《五典》,军将之事反而不熟悉,但对各国官制还是有些研究。

“这就是县政和军政分治?”淮念抓住了重点。

牧都点头,又一边整理脑海中的思绪,一边又接着默默念叨“楚国的县政与军政,严格在体制上来说,确实是分而行之的,当然也有些小县的县尹同时治理县政与军事,毕竟过小的地方,军政合一也会免去不少琐碎的官僚程序。但申、息两县是大县,所以确实是军政分开管理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