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果然是里名(2 / 3)

学,好不容易在各方面的关心下进入大学校门,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赚的钱都寄回家给父母,自己的生活费非常节俭。在产品营销方面很有天赋,这么一个优秀的人,竟然由于贪心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她想起了和里名认识的往事,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是一个试图找一份暑假工未果,饿得在地上捡糕点吃的穷孩子,问兰准备资助他,又考虑到大学生的面子,换成另一种方法帮助他,让出很大的利润让他去推销糕点,勤工俭学。后来问兰办起了工厂,糕点的成本增加了,但她宁愿自己贴本也还是照原利润给里名,让他努力多挣点钱。里名推销很勤奋,自己坐公交车只身去郊县做营销,并且颇有收获。

问兰想起了里名跟他说过的一个细节,当他把钱寄给父母时,父母非得让他把钱的来路说清楚,否则不接受儿子的钱,知子莫若父,莫非里名原先在家里时就有过不正确的做法而让父母伤心?问兰感叹,做人真的是人品最重要,道德越差的人能力越强的话,破坏力也就越大。公司今后在用人方面一定要十分把握,道德放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关键对能力太强而道德低下的人坚决不用。

撇开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不说,里名走上了这一步真的非常惋惜,很值得同情。一旦判刑,他的父母如何受得了。有没有办法让他既能受到教育又能不影响他的学籍?她决定和肖律师商量一下。

事不宜迟,她马上跟肖律师联系。肖律师不知道问兰这边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还没回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就折了回来。

问兰给肖律师倒了杯水,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半路又赶了回来。是这样,如果我们不起诉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不起诉?!”肖律师吃惊地说。

“嗯。”

“那就什么都得不到。”

问兰平静的说“肖律师,我有个想法,这个里名是大

山里的一个穷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当时上大学没钱,是在政府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门的。如果被开除的话,就断送了他的前程。”

“那是他咎由自取,他自己走上犯罪的路,我们爱能莫助。更何况我们不能对他的犯罪行为纵容,否则更是对他的一生不负责,我作为律师,不同意你不起诉的想法。”

问兰思考了一会,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办法,既能使他受到教育,又能不开除他的学籍。底线是不开除学籍,其他的处分不去管他。”

肖律师想了想说“如果我不是律师,我也同意你的想法,其实我对他也很同情,这个孩子进去的时候,我看到他恐惧的眼睛,也想拉他一把。但我是律师,法律高于我的同情心。更何况我们公司蒙受了那么大的损失,如果不起诉的话,一点都得不到赔偿,对公司不利。”

“法律的目的是挽救人,而不是让人去坐牢,坐牢只是挽救的一种手段。对我们公司来说,如果能挽救一个人,公司的损失也就显得不重要了。”

“你能保证我们能把这个孩子拉回来?”肖律师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问兰说“不能保证,我们试试看吧。”

“你准备怎么办?”肖律师问。

“我们能不能见到他?”

“能。”

“要不这样,我们先见到他,到时候你也仔细观察,我们回来后再分析,如果一致觉得这孩子能挽救的,我们就不起诉。如果觉得不能挽救,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两个人一票否决。”

“行!我这就去安排,安排好了通知你。”

几天后,肖律师和问兰一起来到看守所。在门卫登记时,值班的老姜说“郑公子现在好吗?”

“现在在我公司上班。”问兰说。

“我没说错吧,他当时在里面过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