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下来,因为李纲乞骸骨的奏疏又递上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在前两次厚赐了李纲,李纲仍旧没有回心转意之后,作为掌权者的李元吉,就得亲自到李纲府上走一趟,劝说李纲收回乞骸骨的奏疏。
这么做是为了彰显对老臣的敬重和不舍。
属于乞骸骨一整套规矩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劝说之后,李纲如果还执意要乞骸骨,那就证明李纲主意已定,不能挽回,这个时候就能答应了。
所以李元吉依照规矩,在拿到李纲第三次递上来的乞骸骨的奏疏的时候,就摆明了仪仗,大张旗鼓的出了太极宫,赶往了李纲府上。
李元吉抵达李纲府上的时候,李府的门人已经将府门口收拾的干干净净,并且撒上了水,确保不会扬起任何灰尘,然后一家子人在门口恭迎。
其中就包括已经取得了不必恭迎君王的特权的李纲。
“老臣李纲,恭迎雍王殿下大驾……”
李纲在长子李少植的搀扶下,站在王撵前,一副病怏怏的样子,颤颤巍巍的施礼。
李纲倒不是真病了,而是在装样子。
毕竟嘛,他要乞骸骨,总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他在奏疏中提到的理由是年老体衰、体弱多病,无法再担当大任。
如果他不装装样子,装出一副已经病了的样子,那别人会怀疑是不是李元吉逼他乞骸骨。
这对李元吉的名声不利。
他是要光荣退休,又不是要跟李元吉打擂,或者为难李元吉,又何必给李元吉的名声抹黑呢?
他有两个儿子,李少植和李立言,李少植只是中人之姿,在朝堂上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六品小官,以后注定没办法再出将入相。
但他的小儿子李立言却是过人之才,在武德初年就获得了大将军的职号,又历任太子舍人、太子中舍人,如今充任着主客郎中,爵封县男。
以后还有更进一步,出将入相的机会。
他小儿子李立言以后还要在朝堂上混很久,还要向人臣的最高位置发起冲锋呢,他怎么会得罪李元吉,给自己的儿子挖坑呢?
李元吉见到李纲施礼,赶忙从王撵上下来,急匆匆跑到李纲面前,扶起李纲,诚惶诚恐的道:“李公对我大唐劳苦功高,我父亲已经赐了李公见驾不拜之权,李公又何必如此呢?”
李纲仰着头,乐呵呵的笑着道:“老臣马上就要归隐山林了,还是对殿下客气一点为好,不然殿下要是记起了老臣跟您对着干的事情,惦记上了老臣,那可就不妙了。”
李纲这是一句戏言。
李元吉又怎会当真。
李元吉当即笑道:“李公想要归隐山林,那恐怕要失望了。我还指望着李公继续为我大唐发光发热呢。”
发光发热这个词对李纲来说有点新颖,但他还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苦笑着道:“殿下这是不打算放过老臣,想让老臣老死在任上啊?!”
这话半真半假。
因为李纲听不出李元吉话里的真假,所以才用这种话回复。
李元吉笑道:“李公说笑了,我只是希望李公闲暇之余,去潭山文馆坐坐。”
李纲略微一愣。
李元吉继续笑道:“俗话说的好,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百年以前,我们还是一家呢。如今我们家的子弟在九龙潭山的潭山文馆求学,可苦无高明的先生教导,至今也没有所成。
如果您不嫌弃,去潭山文馆充任山长,指点他们一二,那他们必有所成。
相信我李氏的先祖知道了此事,也会感到欣慰的。”
李纲听到这话,这才明白了李元吉想让他做什么,当即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