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各方面的区别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这时候这些名人还都未得功名,也未经历现实的毒打,往往表现的才是最真实的一面。
暂时放下心思,陆北顾专心致志地享受起了食物。
昨晚安顿好以后韩子瑜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去外面吃的饭,还是有点油腻,现在喝粥挺好。
粟粥入口绵滑,虽然没什么味道,但是腌芥菜脆嫩爽口弥补了这一点,至于炊饼,就是凑个饱了。
三下五除二地吃完,陆北顾正打算起身,忽然看到有一群新进来的学生经过他这里往窗户那个方向走。
只见一个方脸学生带着同伴居高临下地打量着瘦削少年,出声道。
“这位就是眉州的眉山县榜首?看着也不怎么样嘛。”
膳堂霎时安静了几分。
在这一瞬间,陆北顾忽然感觉,自从摆脱了何聪那个没头脑,好像整个世界对他而言马上就正常多了。
不过不正常的人,确实哪里都有,尤其是当大家都是火气正盛的少年人的情况下。
瘦削少年不慌不忙地咽下嘴里的粥,抬眼迎上对方挑衅的目光:“在下苏辙,未请教?”
“戎州方渭。”方脸学生傲然道。
“汝兄可是方泾?”
“你既已猜到,那我便直言了,今年我便要为兄雪耻。”
听来是恩怨局,想必方渭的兄长方泾应该是跟苏轼和韩子瑜是同一届的新生。
这很合理,苏辙今年十七岁,苏轼比他大三岁是二十岁,而韩子瑜也提到过他参加的那届迎新雅集是三年前的事情。
方渭的声调高了起来,还没接着说下去,却被一人拍了拍肩膀。
“嘘有什么恩怨出去说,别吵大家吃饭。”
方渭扭过头,却发现身后的陆北顾比他高了足足半头,那双沉静的眼睛更是丝毫没有神情波动。
方渭毕竟远来是客,看着不知身份的陆北顾,他也不晓得对方是不是泸州州学的地头蛇.但既然是敢出面制止他高声喧哗,再加上又不占理,所以反倒不敢再吵了。
他旁边几人的脸色也是变了变,终究没人再言语,悻悻地排队打粥。
“多谢兄台解围。”
苏辙郑重作揖。
“客气。”陆北顾还礼,目光在这清瘦文弱的少年身上停留片刻,“此前便听宝月大师说过眉山苏氏兄弟,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苏辙有些惊讶,竟是他们那位宗兄认识的人吗?
“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泸州合江县陆北顾。”
苏辙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恍然,但说出的话语却让陆北顾未曾预料到。
“家父听张相公提及过,说泸州陆北顾,乃是天下奇才,尤擅经国济民之道,家父回来以后常念叨让我兄弟二人要如陆北顾一般,学这些治国实务,以后才好为国效力。”
这世界这么小吗?
这种蝴蝶效应,让陆北顾都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陆北顾认真琢磨了一下,好像苏洵苏老泉确实是跟张方平认识的,张方平对苏洵有知遇之恩,似乎荐举过其担任成都学官,但朝廷并未批准。
“是张相公谬赞了。”
陆北顾谦逊了一句。
这时膳堂外传来洪亮的钟声,有位先生立在门口高声道:“有往迎新雅集的,可到正堂集合了。”
见此情形,晓得眉州这几个人都还没吃完。
另外两个人主动报了姓名,分别是程建用、杨尧咨。
陆北顾也不多话,对他们拱了拱手:“雅集上再叙。”
而经过中间几桌的时候,陆北顾发现,几位同是泸州但来自泸川县和江安县的学生,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显然他们听说过陆北顾这个今年合江县县试第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