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陆北顾的想法(1 / 2)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2163 字 2天前

街道上的水深,已没过成年人的小腿肚。

陆北顾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着,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不只是因为冰冷的积水,更是沿途所见所闻。

“我的粮啊!天杀的雨啊!”

一声凄厉的哭嚎穿透雨幕传来。

不远处,一个刚塌陷的土屋下,一个老汉瘫坐在泥水里,他双手徒劳地扒拉着,试图捧起那些已经无法食用的粮食,浑浊的老泪混着雨水滚落。

旁边的老妇紧紧地抱着家里剩余的两袋粮食,眼神空洞地望着这一切,连哭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

他还看到街角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眼巴巴地盯着一个掉落在泥水里的、沾满污泥的炊饼,眼神里全是对食物的渴望。

一个稍大点的孩子,最终忍不住扑过去,一把抓起那团污泥就往嘴里塞.

而跟从北向南走的陆北顾不同,越来越多房屋被暴雨冲垮的人,正背着或顶着仅剩的一点家当,从地势更低洼的城中向地势稍高的城北、城东方向艰难跋涉。

逆着人群,陆北顾看得很清楚。

孩子们被大人背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小脸冻得发青,哭声被雨声和嘈杂的人声淹没。

老人们拄着拐杖或由儿女搀扶,每一步都颤巍巍,仿佛随时会被水流冲倒。

“让一下!”

路上另外一家人腰间系着绳索,正艰难地推着一辆几乎被水淹没的独轮车,车上绑着些湿漉漉的被褥、锅碗,显然是在转移家当。

车轮在泥水里艰难滚动,每一步都异常吃力。

家里的半大小子脚下一滑,连人带车差点歪倒,引来爹娘焦急的呼喊。

这些行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惊恐和茫然。

经过这段路,情形似乎稍好了一点,前面这片区域基本上都是砖瓦房,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家庭,从经济条件上讲应该算是泸川县里中等的。

“粮价又涨了!”

一个浑身湿透、刚从某个方向挤过来的汉子,对着同行的人嘶哑地喊道:“西街的‘丰裕号’,一斗糙米要三百文了!昨天才二百二!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三百文?!”旁边的人目瞪口呆,“这、这是要逼死人啊!家里的存粮只够两日了……”

“州衙不管吗?粮仓不开吗?”

“现在够不到开粮仓的标准,更何况,谁知道那里面还有多少粮食?”

陆北顾听着这些对话,心沉到了谷底。

他仿佛能看到城中那些深宅大院紧闭的门扉后,粮商们算盘拨得噼啪作响,期待着攫取暴利,而升斗小民攥着越来越不值钱的铜钱,在泥水中绝望地排着长队。

陆北顾加快脚步朝着州衙的方向奋力前行,脚下的路异常艰难,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无形的泥潭搏斗,雨水模糊了视线,蓑衣沉重地拖拽着身体,但他心中那股“必须做些什么”的念头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终于,州衙那相对高大一些的围墙在雨幕中隐隐出现。

然而州衙门前的情景同样不容乐观,衙役们穿着草鞋或干脆赤着脚,正用沙袋、木板在衙门口构筑简易的堤坝。

一个胥吏模样的人,正站在衙门前临时搭起的雨棚下,对着几个衣着体面的人大声说着什么,脸上满是焦躁和不耐烦。

更多闻讯赶来的百姓聚集在稍远处的水中,眼巴巴地望着州衙紧闭的大门,眼神中混合着最后一丝希望。

陆北顾看着这一幕。

考州试,取解额,进赴京考省试,搏那“千年龙虎榜”.这些关乎个人前程的宏愿,此刻在这滔天雨势和汹汹民情面前,似乎都变得有些遥远渺小。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所谓“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并非泾渭分明,再高的庙堂,根基不正系于眼前这千万个淋着冷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