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兄弟,哪怕中了进士,因为对排名分等不满意,又双双参加了嘉祐六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终于是入了第三等,而苏辙也因此在谏官的路上一路高升。
“多谢范公提携!”
陆北顾并没有拒绝,干脆作揖谢过。
显然,经过张方平推荐并通过了范祥本人考验的他得到了回报。
——可以让他拥有更高容错率的备选道路。
在大宋,懂经济的技术官僚是稀缺人才,更是能避开庙堂风波始终得到重用的人才类型。
因为无论衮衮诸公怎么争斗,大宋的国家机器都是要运转下去的,而运转下去的必要条件,就是得有足够的钱。
而张方平、范祥这种走到了这条路尽头的人,也需要手下有得力干将辅佐他们完成工作,并且也需要有人来继承他们的衣钵。
所以,无论陆北顾是否能在明年考上进士,得到了张方平、范祥认可的他,都能入仕为官,而且是直接受命于三司。
“今日就睡在这里吧,旁边就是军营,也安全一些。”
范祥的行事风格就是周密严谨,为了防止某些人狗急跳墙,不仅亲自查看了官廨周围的警戒,更是亲手检查了门窗,并确认储备的水桶可用。
待手上沾了不少血渍的梁都监回来后,他更是直接问道。
“今晚守城门的军官、士卒可都可靠?”
梁都监保证道:“淯井监所有军官我都召来谈过话了,今晚安排守大门的绝对可靠。”
“小门的呢?”
“也都特意嘱咐过了。”
范祥沉吟片刻,复又问道:“若是真起了乱子,出大、小门的口令,以及跟岗哨的暗号,都跟军官讲清楚了吗?”
“讲清楚了,大门和小门的不同,跟外围岗哨的也不同。”
“黑夜里不点火把,能弄清从这里直到出城后的路线吗?护卫的甲士能否夜间视物?”
“能,负责保护您的甲士我都安排好了。”
不得不说,经历过大风大浪,亲自上过战场的范祥,做事情跟寻常人确实不一样。
陆北顾也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一一认真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