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求月票!】(2 / 3)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3192 字 2天前

陆北顾虽然并非特别看重,只是给嫂嫂置办的营生,但他也不是看不出冯金花如此殷勤的目的。

但对陆北顾来讲,其实冯金花的那些心思,他并不介意,反倒乐见其成。

因为嫂嫂带着两个孩子在合江县城里生活,本身就是需要有人帮衬的。

冯金花是个很好的人选,她性格泼辣,做事利索,街坊邻里都不愿意招惹她,连带着,很多麻烦事其实也因为她的存在而消弭于无形了。

而冯金花愿意如此殷勤,是因为她知道陆北顾若是高中了,以后陆家也就不会在合江县生活了,再加上冯老汉本身对陆北顾就有救命之恩,所以如果陆家离开了,那这间私房菜馆大概率就是能由自己接手经营的。

“嗯,知道。”裴妍轻轻应着。

其实她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只是她的性格便是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说破,喜欢把事情藏在心底。

她将最后一张饼烙好,熄了灶火。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油饼的余香在空气中浮动。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脸上,似乎想将他的模样在脑海里刻得更深些。

“万事小心。”

陆北顾点点头,又不放心地嘱咐道:“对了,语迟和言蹊去法王寺听讲,让孩子们路上也要小心。”

“好。”

天蒙蒙亮了起来,合江县城的街巷依旧被薄雾包裹着,青石板路上满是凝结的露珠。

陆北顾站在门前,肩上背着沉甸甸的笈囊——里面是书、换洗衣衫、日用品,以及最重要的,由官府开具用来证明礼部省试考试资格的“解状”和“家状”。

而除此之外,手里还提着一根短哨棒,一头挂着装满了肉饼的包袱,另一头则挂着装水的葫芦。

汉人佩刀成风,唐人喜佩剑,而大宋立国之后,《宋刑统》虽然只是明确禁止民间私藏甲、弩、矛、矟、具装等军用兵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刀、剑等民用兵器却也都被禁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如果出远门想要带点合法兵器防身,除了朴刀,最佳选择就是哨棒。

“武松打虎”用的长哨棒就不必说了,更常见的短哨棒,在成年男子手中能发挥的威力也不小这是因为制作短哨棒本身选用的木材就极为坚硬,再怎么用力劈砸都不会断裂,再加上两端都会包铁,用起来跟甩棍的效果差不多。

“若是到了开封。”

陆北顾看着裴妍,有些话没说出口。

过去的家里很多事情,裴妍似乎都在有意隐瞒着他。

裴妍看着他,似乎早就想好了。

“等到了开封,若是有暇,可以去城东南的繁塔到虹桥之间的市井里,看能不能寻到你阿姊陆南枝很多年未见了,若是能寻到,以前的事情她愿意给你讲,自会给你讲,都是些前尘往事,我不好多说些什么。”

嫂子不想说,自然有她的苦衷,陆北顾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裴妍替他理了理其实很平整的衣襟。

“去吧,别让崔郎君久等。”

豆腐不知何时也溜了出来,蹲在门槛上,尾巴尖轻轻扫着地面。

它没有像往常一样试图跳上陆北顾的肩膀,只是用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定定地看着他,喉咙里发出低低的、近乎叹息的“咕噜”声。

“豆腐,看好家。”

陆北顾对着它说了一句,又深深看了一眼裴妍和两个孩子,终于转身,迈入了渐渐消散的晨雾中。

街道空寂,只有他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清脆而孤单地回荡。

他快步走向安乐溪畔的小码头,薄雾缭绕的江面上,一艘中等大小的客船静静泊在岸边,船头挂着一盏风灯,在朦胧的晨色中很醒目。

一个身着褐色澜衫的中年士子正站在船头,正是从泸川县顺流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