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三峡秋望》【求月票!】(1 / 3)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3237 字 2天前

陆北顾深吸了一口清冷的大江水汽,转身与崔文璟一同进入船舱。

掀开那厚实的箬篷门帘,一股混杂着陈年桐油、潮湿木板、江水腥气和隐约汗味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包裹了陆北顾。

他微微蹙眉,努力适应。

舱内光线昏暗,没点灯,仅靠高处几扇卷起的竹帘透入熹微的晨光。

脚下是略显粗糙的船板,铺着半旧的、边缘有些磨损的竹席,踩上去很硬实。

因为船本身就不大,这艘船是典型的宋代内河中型客船,长约七丈,宽约一丈二尺,所以去掉各种必要的功能区的面积之后,他们包船所住的“客舱”区域也狭窄,仅能容纳下两张床铺而已。

陆北顾的目光在舱内逡巡,舱壁是厚实的木板,拼接处可见清晰的榫卯和填塞的艌料,也就是麻丝桐油混合物,颜色呈深棕色。

他好奇地伸手摸了摸,触感坚硬冰凉。

这东西的用途他倒是知道,就是防水材料,用来确保水密性的。

靠近舷窗卷起的竹帘处,他能看到外面奔流的江水和迅速后退的岸景,光影在竹篾编就的篷顶上跳跃晃动。

崔文璟熟稔地给他讲着路线。

“咱们经涪州、忠州,不日便可至夔州,那里便是三峡入口了。”

“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古人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虽数次经由三峡出川,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触,其中震撼,非亲眼所见不能描述。”

“待出了西陵峡,便是荆湖北路的峡州,过了荆门山,再顺流至江陵府。”

“到了江陵,便踏上了朝廷漕运网,路线四通八达,无论是雇船还是怎样,都很便利,怎么都能顺着水网直抵开封。”

陆北顾点了点头,他地理很好,对于路线相当清楚。

不过,从四川顺江而下,这种经历对于他来讲也确实是第一遭。

等到太阳彻底升起,秋日清晨的寒意就开始被驱散了,连带着船舱内的温度也明显升高了起来。

“出去转转?带你看看这艘船。”崔文璟提议道。

“好。”

掀开门帘,清冽的江风猛地灌入,陆北顾的精神瞬间为之一振。

在温暖的秋日阳光的照耀下,他踏上甲板,观察起了这艘船。

主桅杆位于船体中部靠前位置,桅杆是一根非常粗的大木,高度感觉倒下来跟船长差不多,而桅杆顶部悬挂一面巨大的长方形布帆,帆索是由麻绳制成的帆脚索、升降索组成的。

除此之外,船头还有一根较小的前桅杆,挂着一面小三角帆,这是用来在无风或逆风需要抢风行驶时用的。

而整艘船的动力除了帆,船的两舷各有数支长长的木桨,由船工在甲板两侧操作,船尾还有橹。

船上是严格禁火的,只在靠近船尾的地方,固定着一口泥炉。

炉膛里炭火正红,上面架着一口铁锅,锅里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这就是船上所有人,接下来吃热食和烧开水的唯一来源了。

陆北顾走到后面,正好遇到刚才的船老大,他好奇问道:“船家,这船艉翘得这般高,行船时当真有助益?”

船老大抹了把汗,咧嘴一笑,只道:“这翘艉嘛,顺水时像鸭子屁股,能把水往两边排开,省力不少哩。在峡江急流里,船头不容易扎猛子,稳当!”

“那这橹看着比桨沉重,操控不易吧?

船老大拍了拍光滑的橹柄:“嘿,称手得很!桨是硬推,这橹嘛,在水里这么一摇一扳,叫‘抱艄’,比桨省力,劲儿还足,掌舵调头都靠它!比那硬邦邦的舵牙活泛多了。”

船身在奔涌江流的推动下有力地摇晃着,破开层层白浪,坚定地向东。

两岸青山如黛,层